金华

当前选择:金华

当前位置: 学大教育 > 金华资讯 > 基础教育指南 >家教课堂

教育孩子,你所不知道的内容

来源:学大教育 时间:2013-08-03 18:01:02

作为家长来说,教育孩子其实有很多盲点和误区,小编今天就通过一些例子,简单的列举几条,希望对家长们教育孩子这一让人头疼的事有所帮助。

养育,要先知道养育包含养护和教育两个层面,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。相比较而言,显然养护更发自人性而教育则源于父母后天修养得来的智慧,并要把养护与孩子的体质结合、教育与孩子的性情结合,才能收获好的结果。因人而异的结合,才不会南辕北辙。今天来讲几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。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·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。最初他觉得很感动,准备捐款,过了10分钟,牧师还在讲,他有些不耐烦了,决定只捐一些零钱,又过了10分钟,牧师还没有讲完,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,开始募捐时,马克·吐温由于气愤,不仅未捐钱,还从盘子里偷了钱!这种刺激过多、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,称之为“超限效应”,在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常常显现。父母与孩子交心,要注意时间和效果,该收的时候要收的住,否则适得其反,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。批评和表扬的关系其实很微妙。虽然孩子们似乎更喜欢表扬,可是家长们的表扬也未必能发挥其强大的力量。心理学有一个“阿伦森效应”,讲的是表扬与批评的美妙结合。家长要了解孩子,就要先学习并培养洞悉与人类性情相关的心理规律,而非单一的使用“对”与“错”的是非判断来指引你的教育行为。例如:孩子一定爱听表扬的话,于是说个不停。阿伦森效应是一个实验,分4组人对一个人(被试者)进行评价。第一组始终表扬,第二组始终批评,第三组先表扬后批评,第四组先批评后表扬。结果发现,被试者最讨厌第三组,最喜欢第四组。这个实验说明,任何事物都不是在单一的情况里发挥作用,家长们要善于利用人性中喜欢由少到多由苦入甜的增减规律,表扬孩子的时候才会收放有度。我记得一位妈妈曾对“赏识教育”充满了质疑,原因是她从书中认识到赏识教育的正面力量后,就把所有对孩子负面的评价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和情绪取代了,结果却出乎意料,因为孩子有一天跟妈妈说:“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故意的夸我吗?别把我当小孩儿哄!”这是真人真事,我的朋友中也有深知赏识教育功能的父母,对孩子无时无刻的夸赞和肯定,一开始孩子会觉得新鲜和满足,后来父母无休止无限制的夸赞,不仅没有得到用心良苦的收获,反而被孩子反感。这就是以上讲述的十二条与十三条这两条没有结合好的结果。很多家长问这个问题该用什么方法解决,那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应对。问得我越来越张不开嘴,所谓的方法,要结合孩子的性情以及孩子的心理状况,并且综合各种方式来运用,才能发挥预期的作用,获得我们期待的结果。就像中药要搭配成药方,还要根据人各自体质及现在和过去的状况来斟酌用药,才不至于弄巧成拙。所以,之前我渗透的观念和经验,父母们也要根据各自孩子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运用,才会恰到好处。在一个存在内部联系的体系中(例如家庭),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。我曾经收益于很多良师益友,从谈心到成为朋友,也许只需要一个真诚的态度,也许只是因为一句不经意的肺腑之言,然而一点一滴的积累却成就着我在咨询师路途上的今天,我将其归属于著名的稻草效应,又叫蝴蝶效应。估计父母们都听过“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”这句话,一根稻草,可以压死骆驼,一句话,可以改变人生,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吗?当然不是。力量未必是在一时一刻,更强大的力量就像水滴石穿,可以一滴一滴的积累,也可以一颗一颗的增加。微乎其微的变化,在我们意识不到的过程里却默默的成就着我们的未来,也足以在教育者们无声无息的努力中,默默的成就了我们的孩子。

亲,看完之后是不是有点大吃一惊,同时又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,发现怪不得自己之前的教育方法不奏效,不要紧,现在知道还不晚,以后要注意点。

相关推荐
热点资讯
热门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