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语文教案对我们学习有很大的帮助,能够让我们掌握所学小学课本语文上的重点知识,这样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,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-伯牙断琴教案,供大家阅读和参考,希望能对大家学好小学语文有帮助。
一、 复习导入
1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《伯牙断琴》。首先,请大家看大
屏幕,还认识他们吗?
出示语词:擅长 勤学苦练 精妙 陶醉 浑然 情不自禁 大
有长进
巍峨的高山 雄伟的气魄 滚滚大江 汹涌澎湃
江水滔滔
大雨滂沱 狂风怒吼 山崩地裂
学生读词。
2、上节课我们从课文1—3—自然段中都了解到了什么,你能
用一段的话来说一说吗?试着用上屏幕上第一行词语中的一两
个。
二、品读课文,体会情感。
1、 伯牙为什么认准这位在山野中遇到的樵夫就是自己寻觅
已久的知音?请同学们打开课本,,快速默读课文第四自
然段,找一找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地说明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。
2、 出示: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,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其中的思想和感情。
如果说要你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解释“无论”你会选择哪个词?把“不管”放到句子中再读。
认真默读第四自然段,边读边把最能体现“无论伯牙弹奏什么曲子子期都能听懂的”的重点词语用你喜欢的记号画出来。
学生交流。
出示:有一次,伯牙弹奏了一曲表现高山的曲子,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:“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!我好象登上泰山,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!”(指名读)
能说说你的体会吗?
(立刻:子期反应快,会听琴; 兴奋:听懂了,很激动。)
你能感受子期当时的兴奋吗?谁想来读一读子期的这句话?指名读。
评价:多么真切的感受啊,这些都是伯牙用音乐再现出来的,音乐真是有
着无穷的魅力。(再读)
出示:伯牙弹奏一首形容流水的曲子,钟子期不住地赞赏道:“好一条滚滚大江啊,那江水滔滔,汹涌澎湃,多么壮观哪!”
你能用我们刚才抓重点词的方法来告诉老师你的体会吗?(不住地赞赏:琴声停了赞赏未停,子期听琴反应强烈,说明会听琴。)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这段话。
男女生对比读第一二句。
让我们也用心来体会这两颗心之间的真诚交付!(朗读)
出示:一天,伯牙和钟子期出去游玩,突然下起大雨。伯牙触景生情,便弹奏乐曲,抒发胸中的感慨。乐曲时而表现大雨滂沱,时而表现狂风怒吼,时而表现山崩地裂。钟子期听了,一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。
比较:乐曲时而表现大雨滂沱,时而表现狂风怒吼,时而表现山崩地裂。 乐曲表现了大雨滂沱、狂风怒吼,山崩地裂。
用了三个“时而”更能表现伯牙的琴声富于变化,这样的曲子子期听懂了吗?他这时又会说些什么呢?这一次课文里可没有写,你能试着说一说吗?(给出格式:琴声表现——————,我仿佛看到了——————同时给出上面两个例句)
这么富于变化的曲子子期都能一一说出其中的含义,子期真不愧为伯牙的知音!从这三个例子中,我们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——:无论伯牙弹奏什么曲子,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其中的思想和感情。难怪伯牙会感动的对子期说:“——”(朗读。)
两个人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,可成为知音的两个人除了音乐以外,还会做些什么还会说些什么呢?
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想象。
3、学习断琴部分。
引读。
从范读中体会“扯”与“摔”。
三、回到全文。
1、 学了课文,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“知音”?
2、 你同意伯牙断琴吗?为什么?把你的观点和同桌说一说。
3、 小结。
4、 最后请大家到作业超市去逛一逛。除了第一道题,你可以任选其中的一题
做一做。
(出示作业超市:1、抄写文中带生字的词语。2、、如果你能穿越时空,请给伯牙写封信,告诉他你与知音的故事,也可以安慰安慰他。2、有空时,和爸爸妈妈去古琴台看看,并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;3、通过各种
方式查阅一下,武汉还有哪些地名也有着动人的故事,与同学交流。)
——《伯牙断琴》课后反思
胡晓柳
伯牙断琴,缘于知音难觅。因此,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理解“知音难求”。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音的可贵,真正地体会到伯牙失去知音后的痛苦与绝望?根据新课标淡化段篇内容的分析,要打破繁琐讲解的教学模式,构建起思想、知识、情感交流的网络型的课堂结构的要求,我把在民间流传的关于“知音”的传说作为线索,把理解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情感作为纽带,对本课进行了如下设计:
一、 补充背景,铺垫情感。
仅从课文来看,重点有二:一伯牙高超的琴艺是怎样练成的;二是钟子期高超的“知音”本领如何?课文内容简短,语言平实,要读懂字面的意思并不难,。但因为学生生活的时代背景、认知能力、个性差别等各种因素的影响,要真正地理解“知音”的含义并不是那么容易。为了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,让学生走进伯牙的内心,去真切地体验他的喜与痛,我们以对课文进行了背景的补充,并将在武汉钟家村广为流传的“高山流水觅知音”的传说穿插到课文里,并以它为线索,推动着课堂的流程。
用复习第一课时内容作为导入,接着介绍伯牙练就高超琴艺而倍感孤独的故事背景,为“知音难求”打下伏笔。“为什么伯牙会认定在山野中遇到的樵夫就是自己的知音呢?课文中哪一句最能体现钟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?”顺势一导,使课堂回到了课文中。在学习完第四自然段之后,又有一段故事的补白:临别时二人的约定、次年伯牙满怀期待的赴约、子期坟前痛苦地追忆,既丰满了课文内容,又为伯牙断琴作了感情上的铺垫。
二、层层深入,体会情感。
知音一词,源于钟子期能会听琴的故事,但这个词的内涵却又远远不止于听懂音乐,它更指能体会对方的情感,能给对方以激励,能分享和分担彼此的喜与忧。为了让学生的认识达到这一层次。先是从课文第四自然段入手,,通过读,抓住其中的重点句子和关键词,体会“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,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。
”在这个基础上,联系第一课时所读到的伯牙琴艺提
高的原因,理解子期之所以能听懂伯牙弹奏的乐曲,是因为他听懂了伯牙内心对美景的热爱,使学生对知音的理解,由知“音”深入到知“情”。接下来用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:成为知音的两个人除了谈论琴道,还可能做些什么,还会说些什么呢?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:知音,不仅仅在一方面有共同的认识与追求,还应该体现在无处不在的心灵交流中。这一环节既是一个说话训练,又把学生对知音的认识由知“情”引向了知“心”这一层次。在这个层层深入的过程中,知音的形象渐渐清晰,知音在人生命中的地位也渐渐突显。
三、入境想象,升华情感。
语文课堂是情感流淌的课堂,在时甚至是激情澎湃的课堂,只有引导学生透过文本,入情入境地去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,才能让学生与人物产生共鸣,从而实现文本与情感的交融,实现语文课堂中人文性教育的目标。具体到这一节课,采取的是入境想象的方式,用声情并茂的讲述营造情境,引学生进入情绪场。如,第二年,伯牙兴冲冲地赶往相约的地点时,一路上,他会想到些什么?由此引发对知音的强烈期待,也为后面的情感落差制造一个高度;再如,在子期的坟前,伯牙又想起了过去的一幕幕,你能想象一下吗,此时的伯牙,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情景?让学生能深入地走进伯牙的内心,去感受他无比悲痛的心情,从而从心灵深处去理解伯牙“断琴”这一举动。有了这样的感受,再回到课文,朗读断琴部分,已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与提示,从“扯”与“摔”这两个字的朗读中,便能明显地感觉到,学生对伯牙的伤痛已感同身受。
新课标要求语文教育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。多维性的内容在不同的大脑里会产生不同的反应,所以在回归全文时,设计了谈谈对伯牙断琴这一举动的看法这一环节。有了以上对情感的积蓄,有的学生对伯牙断琴表示深深地理解,说:“知音去了,再也没有人能听懂我的琴声,不还弹琴给谁听呢?”有的说:“子期这样了解我,我要断琴来表达我对他的忠诚。”但在课堂上,也有不同的声音:“知音去了还会找到知音的,我不同意他断琴。”“如果伯牙断了琴,人们就再也听不到那美妙的乐曲了,太可惜了!”因为课前已预设到这种看法,所以对于这种态度,我进行了适时地引导:伯牙断琴,发生在等级制度森严、人们没有议论自由且信息非常闭塞的封建社会,而在人人平等的、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,只要懂得珍惜,我们的身边一定会有知音。由此引导学生在理解“断琴”这一举动的同时,树立积极的人生观,体现语文教学中价值观取向的向导作用。
在语文课堂中,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并举的。在这堂课中,有重点字词的理解,如,无论、立刻、时而、大雨滂沱、狂风怒吼等;有对课文内容进行“补白”的说话练习,如,当读到“乐曲时而表现大雨滂沱,时而表现狂风怒吼,时而表现山崩地裂。”这一句时,让学生根据前两个例子,说一说钟子期这一次听到琴声后又仿佛看到了什么;还有阅读方法的指导,如,用先总后分的句式,会把文章写得更具体,抓住文章中,人物语言和神态中的关键词,就以能很好地体会人
学大教育网精心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-伯牙断琴教案,希望我们能够从阅读教案中获的知识,更多的小学语文教案内容请关注学大教育网